今年以來,我市把國省干道等重要道路沿線環境整治作為切入點和突破口,實施農村人居環境重要道路沿線專項整治行動,聚焦“衛生大掃除、環境大整治、公共秩序大提升”,開展“六治六化”,即治臟促凈化、治亂促序化、治粗促美化、治標促綠化、治暗促亮化、治本促文化,以路帶村、抓線帶面,示范帶動農村人居環境整體提升。
緊盯三個目標,推動三大提升。緊盯干凈整潔,推動衛生環境大提升,瞄準重要道路沿線垃圾全部清零,壓實市場化保潔責任,全市配備農村保潔人員16667人、垃圾收集點8525個、鄉鎮轉運站18座、收集車輛11258輛、轉運車輛505輛,建成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8座,建立三級督導檢查制度及督導檢查隊伍。緊盯規范有序,推動秩序環境大提升,瞄準抓好污水整治,消除道路沿線、村莊內外的黑臭水體18條、納污坑塘228個,實現黑臭水體和納污坑塘動態隨清。整治道路沿線殘垣斷壁、廢棄棚室等建筑物1217處,清理雜物16980處。整治臨街旱廁、院外“電話亭”式廁所1458座。聚焦重要道路穿過的鎮區、村街,以及城鄉進出口,規范設置交通標線467處。緊盯美化美感,推動風貌環境大提升,合理打造村莊景觀,規劃建設綠化景觀、Z心綠地、小游園等210處,完成村莊綠化面積112萬平方米,建設連村路綠化帶162條,因地制宜開展墻體美化41.9萬平方米,創建美麗庭院29418個,硬化街道153萬平方米,安裝照明設施6611個,建設黨建廣場、文化禮堂等文化設施場所173個,建設村史館等傳統文化保留場所14個。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組織集中講習、鑼鼓隊、舞蹈隊等群眾文化活動3705場次。
突出三條路徑,務求三大實效。以路帶村、示范帶動,在主要突破上求實效。全市確定20條國省干道、4條鐵路高速沿線作為整治“窗口”,制定《重要道路沿線村莊環境衛生整治標準》,18個縣(市、區)確定33條重要路段,實施以路帶村,對沿線1000米范圍內1405個村莊進行整治,示范帶動全域人居環境水平提升。由表及里、梯次推進,在整體提升上求實效,以國省干道、鐵路高速整治為開端,形成工作機制,每個縣(市、區)每年整治1-2條道路,整體提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面貌。屬地負責、壓實責任,在組織落實上求實效。壓實縣(市、區)黨委政府組織推進轄區內重要道路沿線環境整治工作“主體責任”,實施臺賬管理,建立國省干道等重要道路整治工作臺賬,列出6大項19小項指標任務清單,做到底數清、任務明、責任實。
健全三項機制,深化三大導向。健全觀摩評比機制,深化實干導向,對照標準現場打分、排名,結果納入對各縣(市、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考評內容。健全建設管理機制,深化實效導向,全域推行“路長制”建設管理機制,明確21名總路長、98名分路長,Q面加強沿線建設管控,實現了國省干道沿線環境改善全域化、常態化、規范化、制度化。健全考核命名機制,深化實用導向,以各縣(市、區)轄區內各條國省干道區段為單位,實施百分制考核,根據考核結果,年終評選“Z美公路”,對重要道路評選出“Z美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