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未來五年是Q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主要目標任務是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強能力顯著提升,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取得重大進展。”市委十一屆七次全會Q面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決落實省委十屆三次全會部署,要求聚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加速產業基礎產業鏈現代化,推動唐山從工業大市向制造業強市轉變。
聚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狠抓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A全。保證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A全,是助力國家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障實體經濟穩定運行、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內容,也是國家經濟A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加快打造“4+4+N”現代化產業鏈條,培育“萬億級產業、千億級企業”。要建立產業鏈供應鏈A全評估和風險預警制度,實施穩鏈補鏈強鏈工程、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分行業做好專項規劃和實施方案,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物流鏈有效運轉、協同升級,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要實施標準強市、質量強市、品牌強市戰略,打造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唐山制造”品牌、培育一批“質量標桿”企業。要加快振興陶瓷產業,通過布局優化、產能重組、人才引進、技術革新、數字賦能等手段,提升產品附加值和產業競爭力,重塑中國“北方瓷都”品牌新形象。要著力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
聚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注重新型工業化質量和效率。新型工業化更加強調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優化升級,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要深入實施指引者行動,立足鋼鐵、化工、裝備、建材產業主要地位,發展高度聚集、上下游緊密協調、供應鏈集約有效的產業集群。要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推進項目落地,大力支持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裝備、綠色環保、信息技術等產業做大做強,開發更多應用場景,打造D二個“萬億級產業”。要深挖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潛力,強化研發設計、資本運作、市場營銷,以市場換項目,培育更多“頭部企業”和骨干企業。要建好用好算力數據Z心和超算公司,提速企業“上云、用數、賦智”步伐。要大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制造業單項G軍”,注重首臺(套)、首批次產品,推動制造業向產業鏈邁進。
聚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拓展承接京津產業轉移深度和廣度。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謀劃、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給唐山帶來之前未有的寶貴機遇和發展勢能。要大力融入京津冀區域產業互聯、政策互通、資源共享、平臺共建、場景共用,加快與京津合作項目落地落實。要加快推進與京津協同發展的要素市場建設,參與京津冀技術轉移聯盟建設,完善科技創新資源配置方式,促進技術要素與資本要素交融發展。
聚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提升縣域經濟實力和水平。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也是融通城鎮經濟與農村經濟的載體和紐帶,縣域強則全市強。要按照統籌協調、錯位發展的思路,每個縣(市、區)重要發展2至3個主要產業,形成差異化發展格局。要完善開發運營、招商引資、人才引進機制,壓實工作責任,實行專項考核,推動開發區(園區)提檔升級。要大力發展壯大民營經濟,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依托縣域骨干企業以商招商,激發縣域經濟發展活力。
發展是黨執政興國D一要務。堅持完整、準確、Q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找準發力點,明確主攻方向,在關鍵處布局落子,聚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我們就一定能夠書寫從工業大市邁向制造業大市的嶄新篇章,為加快實現“三個努力建成”“三個走在前列”宏偉目標提供強大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