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豐南區緊緊圍繞全市“12345”總體工作布局,聚焦重點,全力攻堅,主要經濟運行指標穩中向好,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積極成效。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471.9億元,同比增長7.2%;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6824元和13604元,同比分別增長6.6%和8.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12.8億元,同比增長10.7%。1至8月,固定資產投資和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23.4%和12.1%。前三季度,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8.2億元,同比增長25.9%。
強實體促轉型,三次產業協同發展。農業基本盤穩固,上半年一產增加值同比增長2.8%,糧食播種面積同比增長2.3%,建設高標準農田2萬畝,改造提升0.5萬畝,爭取農機購置補貼1337萬元,建立“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共建示范基地”11個。謀劃實施投資22.8億元的通威“蟹光一體”現代產業園、投資5.1億元的中基海洋漁業工廠、投資3億元的海景洲現代漁業綜合養殖等12個億元以上重點農業產業化項目,成功爭創2萬畝國家數字種植業創新應用基地項目。豐源香糧油公司被評為省級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壹谷粒公司被評為省級生態農場,雪豐合作社獲評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錢營鎮后打弓村被評為省級農業產業“一村一品”示范村。工業生產穩定增長,發揮精品鋼鐵、高端裝備制造、精細化工、健康食品等重點產業優勢,以化工產業園、高新技術產業園等特色園區為承載平臺,精準對接高科技、高成長、高附加值行業企業,加速構建“4+4+N”現代化產業體系,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23.6%,占工業投資的比重達到99.1%,工業企業轉型升級步伐明顯加快;東華整合春興、經安減量置換等重點項目建設提速,助推新型建材、高端裝備制造納入省級特色產業集群序列,新增規上工業企業5家,全區規上工業企業達到268家,全市第二。服務業發展態勢良好,增加值同比增長7.2%,新增規上服務業企業1家,排名全市第一;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營業收入3158萬元,實施河頭老街二期和唐津運河全域旅游示范帶二三景區等項目建設,精品旅游景區和路線已現端倪,河頭老街點亮城市“夜經濟”,成為“網紅打卡地”,僅國慶假期就接待游客30余萬人次。
抓項目促投資,量質穩步提升。今年以來,共謀劃實施投資千萬元以上項目202個,計劃總投資996億元。項目投資體量顯著提升,實施省市重點項目54個,計劃總投資624.2億元,數量和投資均居全市第二。重點項目建設勢頭強勁,已有高能結加、鴻宇鋰電、思爾闥巡邏機器人等10個省市重點項目建成投產。打好財政金融組合拳,政策紅利直達快享,助力企業輕裝上陣。其中,共申報專項債券項目17個,其中已發行債券項目13個,到位債券資金15.11億元;中央預算內資金項目4個,申請資金5030萬元;制造業中長期貸款項目10個,縱橫鋼鐵風機變頻節能改造、沖渣水余熱回收利用2個項目已通過國家審核。
強創新優環境,發展步伐提速加快。創新驅動持續發力,實施高企、科小、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倍增計劃,積極培育科技創新平臺。新增17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排名全市第一,申報41家高新技術企業、81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新增14家區級、升級10家省市級工業企業研發機構,促成9項產學研合作,完成5項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營商環境持續優化,被省政府授予“優化營商環境推動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市、區)”稱號;“豐投無憂”審批服務機制持續深化,審批事項“應進必進”改革基本完成,政務服務大廳功能更加完善;常態化政銀企對接為華通線纜、瑞豐鋼鐵等113家重點企業促成授信審批153.6億元;設立營商環境投訴舉報熱線、開通各部門業務咨詢熱線、聘任30名社會監督員,隨時發現問題,隨時解決問題,優化營商環境始終保持“進行時”。招商引資持續推進,圍繞“4+4+N”現代化產業體系,瞄準央企、國企、行業龍頭、隱形冠軍、小巨人企業,依托特色產業園等重點產業園區,積極組織開展精準小團組招商和專題推介活動。已開展小團組招商216批次,拜訪對接企業145家,接待客商來訪257批次,其中對接央企總部和二、三級子公司25次,簽約億元以上高質量項目31個、計劃總投資133.4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