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趙)在日前召開的第三屆定州市產學研合作創新大會上,中科農業集團有限公司、河北金牛遠大制藥有限公司、河北寶塔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等15家企業與相關機構簽署了產學研合作項目協議,開啟了校企合作的新篇章。
以大會為橋梁,高校、企業、科研院所實現了高質量的合作共贏,收獲頗豐。自首屆產學研合作創新大會成功舉辦以來,定州實體經濟已與全國10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對接合作關系。22家企業簽訂了31個產學研合作項目,達成100多項合作意向,填補了9項國內空白技術和專利。
輝煌成就的背后,是定州扎實推進產學研結合,精心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現代有效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從科技成果轉化的每一個環節入手,打通成果轉化通道,讓高校和科研院所的R&D成果早日在定州落地開花。
牢牢抓住“從1到100”成果轉化這個“牛鼻子”,準確把握爆發點。定州大力推動中科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天津大學、燕山大學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與企業的深度合作。通過戰略聯盟、戰略合作、產學研管理、項目合作等多種模式。,市內企業實現了R&D機構的建立和產學研合作。
河北徐陽能源有限公司采用產學研相結合的方式,依托北京徐陽科技有限公司和邢臺河北煤化工技術研究的資源優勢,開展和推進與鞍山熱能所、天津大學、武漢大學、中科院青島生物所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在成果轉化中,以焦化副產物為單體制備高性能聚酰胺的關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項目獲得河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打破了美國公司在該領域的長期技術和產品壟斷,實現了產品的替代進口和低成本。
河北徐陽能源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王秀標說,通過與科研院所的深入合作和對接,開展了一批科研項目,越來越多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技術,推動企業做大做強,實現高質量發展。
圍繞“百萬對百萬”科技成果產業化階段,定州市強化政策支持,構建“眾創空間-孵化器-科技園”全鏈條孵化體系,推動產學研從“結合”走向“深度交融”,加快科技創新的后一公里發展。
重型卡車來回穿梭,一群群施工人員忙碌有序...近日,藍天白云下,納米科技產業園一期建設項目施工現場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
產學研結合催生了技術創新,加速了產業的崛起。依托富朗詩科技有限公司,定州加快納米科技產業園建設,主要發展R&D及高純納米材料及制備設備制造、納米材料下游衍生物,努力打造集R&D、高純納米材料及設備制備及下游衍生物為一體的新型納米材料產業鏈,打造全國乃至國際知名的納米技術R&D及生產基地。
匯聚科技之光,閃耀智慧之城。截至目前,定州擁有2家省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和3家創新指引企業;工業R&D機構58家,乙級、丙級機構150家,省級綠色工廠、綠色園區2家;省級“專精創新”企業59家,示范企業10家,河北雙田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被授予國家專精創新“小巨人”稱號,實現了零的突破。今年以來,定州已實現技術合同交易額1.42億元。